今年以來,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物流業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物流運行延續恢復態勢,物流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23.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0.5%,降幅比1月份至5月份收窄1.7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6.9個百分點,降幅連續4個月收窄。
“物流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宏觀經濟對物流業的必然要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物流業增長率由過去遠遠高于同期GDP增速轉變為低于GDP增速,意味著國民經濟對物流業的要求已不再是規模擴張,而是提升物流服務能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
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發展呈現許多積極變化和新的趨勢。首先,物流和產業融合發展趨勢非常明顯,向供應鏈的組織方式轉型,物流服務體系發生了質的變化。基于全產業鏈的服務,在先進技術和現代物流組織方式的融合過程中,物流平臺運營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趨勢進一步顯現。
在協同發展方面,物流業也不僅僅滿足于資源要素的整合和流程優化,而是向經營協同、管理協同、戰略協同等方面轉型升級。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金融正在形成,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物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改革,促進物流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社會物流成本水平保持穩步下降,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過去物流流向主要是由西向東,未來物流將更多由東向西流動。”蔡進表示,從物流格局和結構變化來看,疫情對海運物流影響較大,對陸路物流影響相對較小。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5122列,同比增長36%,其中7月份中歐班列開行數量更是同比增長68%。
蔡進認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短板在西部,發展潛力也在西部。近年來,我國加強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開放大通道建設。今年5月份,黨中央、國務院又印發了《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為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未來,在國內大循環中,西部將是重要的空間布局;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西部大開發具有重要地位。物流將發揮至關重要的先導作用。”蔡進說。
為解決部分領域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促進物流高質量發展,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4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系統提出25個方面的政策措施。2020年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又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實施意見》,提出6方面24條具體舉措。
物流業貫穿一二三次產業,銜接生產與消費,涉及領域廣、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是擴大國內需求的有力支撐。(記者 熊 麗)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