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造成了干擾。自2月份以來,隨著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升級,全國幾乎處于停擺狀態,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也隨之停滯。疫情使扶貧項目開工受阻,貧困戶生產和消費能力下降,勞動力外出務工陷入困境,農村休閑旅游業收入歸零,一段時間內對脫貧攻堅進程造成巨大的沖擊。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計,疫情使部分貧困勞動力有1-3個月無務工收入,2019年工資性收入占全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為35.3%,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外出務工工資入占家庭收入比重約為60%,可見務工收入的減少直接影響貧困戶全年收入,影響脫貧攻堅進程及成果鞏固。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以及各部門及時有效的聯動措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不利影響正在得到有效控制。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務院扶貧辦要求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切實做好產業扶貧工作,優化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確保農畜產品銷售不受阻礙;加強農資調配和市場供應,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開展;并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決用工難等問題。各級扶貧部門開展“點對點”服務強化勞務對接,有效加快了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進程;同時積極開展產銷對接,消費扶貧,推動貧困地區農產品的銷售以及經濟的恢復。國務院及時安排抗擊疫情專項資金,加快扶貧資金劃撥使用,這些措施均有效應對了疫情對脫貧攻堅進程的沖擊。
目前看疫情不會改變奪取脫貧攻堅勝利的基本面,但仍然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來挑戰。首先,已脫貧人口仍然存在返貧風險。全國存在返貧風險的已脫貧人口為200萬,這部分人口雖已脫貧,但依然存在家庭勞動力及收入結構脆弱的問題,一旦受到風險沖擊,很容易返貧。其次,邊緣人群陷入貧困而產生的新增貧困人口問題。這部分群體的收入雖然略高于貧困線,但距離社會平均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較大,因此面臨致貧風險,目前這部分人群的數量是300萬。再次,農村低收入群體穩定增收的問題。對于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群體,需要考慮如何進一步拓展收入來源并能夠實現穩定就業;對于無勞動能力或喪失勞動能力的低收入群體,則需要在兜底保障、養老、醫療及其他公共服務供給上給與充分保障。
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當前仍需要努力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全力完成剩余脫貧攻堅任務。目前到年底只剩下200天左右,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沒有脫貧摘帽,國家在這52個縣已實施掛牌督戰,有掛牌督戰縣的省、自治區全部制定實施方案,各個縣均制定作戰方案,確保年底前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受疫情影響,這些貧困縣需要在剩下的時間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扶貧項目開工復工,圍繞“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查漏補缺,加強對貧困勞動力就業、產業扶貧、消費扶貧以及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支持等重點工作的落實力度。
其次,加強貧困監測預警和應對,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在完成剩余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需要加強對已脫貧人口和收入略高于貧困線的邊緣人口的監測和預警,及早實施幫扶措施,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現象發生。
最后,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貧困問題的長效機制。在打贏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各地在組織機制、資金整合、扶貧舉措以及社會動員上均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已形成一些經驗和實踐創新。如何將這些機制和做法轉化為長效機制,接續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并服務于相對貧困治理,則是在實踐層面需要繼續探索的問題。(于樂榮,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