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2020年上半年一轉眼就從指尖溜走,今天來到了下半年第三天,你好7月。回首過去半年,有人調侃道,自己什么都沒干,光見證歷史,也有人希望重啟2020年,因為疫情等各種突發情況讓人疲于應付。
的確,2020年上半年太難了,上至國家下至企業、個人,都在經歷重重考驗,但重啟2020年只是個美好的心愿,不可能實現。隨著2020年下半年大幕拉開,我們能做的就是帶著希望和夢想前進,路再難走也要堅定自己的步伐,乘風破浪、披荊斬棘。
作為科技自媒體,我更關注2020年上半年科技圈的各種動態。講真,這半年發生的大事小情可真不少,一瓜接一瓜,讓人應接不暇。其中,有三件大事讓我印象深刻,值得好好說道一番。
一、疫情黑天鵝來臨
春節前夕,絕大多數科技公司及其產業鏈上下游均已處于放假或半放假狀態,歡歡喜喜慶祝新春。此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歡樂的氣氛頓時變得凝重起來,尤其是疫情隨著春運大潮呈現快速蔓延的態勢,讓全民開始揪心起來,掀起了一股口罩搶購熱潮,“打得”天貓、京東、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措手不及。
一時之間,口罩斷供、天價口罩現象層出不窮。為了穩定口罩供應,天貓們各顯神通,組織廠家生產、從工廠直接發貨、把口罩列入百億補貼等,盡全力緩解口罩慌的局面。同時,電商、外賣平臺均推出貼心的無接觸配送,奮戰在穩物價、保民生的一線,線上買菜逐漸興起,逆行而上的快遞小哥、外賣小哥成為疫情期間人們最想見的人。
當時,湖北成為疫情“震中”,牽動全國人民的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科技公司紛紛捐款捐物,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比如,湖北籍企業家雷軍及其治下的小米先后為家鄉捐款1000多萬元。除了出錢出力之外,推遲復工復產也是企業支援抗疫的一種方式,上班族難得享受到超長假期。
復工后,在家辦公、線上協同成為新的工作方式,釘釘、騰訊會議、飛書等開始走俏。不過,無論是推遲一周、兩周還是一個月返崗,上班族終究還是要回公司所在地工作。這對于企業來說固然是個好消息,但并不代表可以快速恢復元氣,因為疫情對商業活動的正常開展產生諸多限制,新品線上發布、線上銷售成為新常態,最典型的要屬手機行業。
事實上,疫情這一不確定性因素既是危機也是機遇。但總體來看,陷入危機的企業占絕大多數,真正抓住機遇迎難而上的企業少之又少。因此,時不時傳來企業傳出降薪、裁員甚至倒閉的壞消息,因為自救舉措不如預期那么奏效。比如,旅游、二手車行業哀鴻遍野,百程旅行網被迫關閉。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在經歷Q1的低谷后,從4月開始,絕大多數行業走上復蘇之路。不過,它們期盼的報復性消費并未到來,恢復元氣的確發生,但相對緩慢。盡管如此,情況一天天好轉還是給困境中的人們帶去一絲希望。同時,假期經濟給各行各業來了波神助攻,清明、五一、端午提振效果明顯,除了餐飲、出行等熱門行業加速回血,汽車、房地產等行業也迎來勃勃生機。
疫情使今年618比往年任何一屆都特殊,承載著釋放消費需求、商家重回增長以及上下游復工復產的重要使命。為了打贏這場“回血之戰”,各大電商平臺投入巨額資源和補貼,試圖撬動更大的消費潛能,并帶動更多就業。結果不負眾望,天貓、蘇寧、京東、拼多多618戰績均刷新紀錄。數字代表的意義,不僅是一場全民消費狂歡,更展現中國內需引擎的力量,昭示中國經濟轉型的動能。
當然,疫情在帶來破壞性的同時還造就了巨大機遇。比如,在線教育、游戲、直播等線上業態十分火爆,用戶規模、用戶粘性均有大幅提升。總體來看,疫情黑天鵝帶來的影響弊大于利,誰都想盡快走出疫情陰霾,但一時半會難以徹底根治,在疫情下推進生產生活或成為新常態。
二、瑞幸深陷造假風波
曾經瑞幸有多么輝煌,如今就有多么落寞。其曾創造了18個月上市的神話,也書寫了上市短短400多天便退市的反面教材。整個Q2,瑞幸一直籠罩在財務造假的陰影之中,難以全身而退。
4月初,曾全盤否認渾水指控的瑞幸不打自招,主動承認數據造假22億元。這一重磅猛料的曝出,對瑞幸產生致命打擊,不僅一夜之間市值蒸發近50億美元,而且接下來的麻煩不斷,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負面影響包括但不限于高層大換血、小鹿茶擴張按下暫停鍵、收到納斯達克退市通知、公司控制權之爭等。
其中,瑞幸退市、爭奪控制權尤為引人注目。5月19日,瑞幸收到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資格部關于公司股票退市的書面通知。對此,瑞幸反應激烈,當即表示計劃向納斯達克聽證會專家組及時要求舉行聽證會。瑞幸大股東、董事長陸正耀也對這一決定深感失望和遺憾。
4天后,納斯達克告知瑞幸聽證會日期定于6月25日。直到6月23日,瑞幸還在強調正在盡一切努力盡快提交年度報表,讓外界以為其有希望保留上市地位,股價一度上漲。但1天后瑞幸態度便出現180度大轉彎,決定撤回聽證會請求,接受退市的命運安排,讓人大跌眼鏡。
瑞幸在關鍵時刻放棄掙扎,甚至不愿到聽證會上試一試。或許,其早就料到自己無法扭轉退市結局,如果真的參加聽證會,可能會對外披露更多造假細節。不過,瑞幸面臨的諸多問題,并不會因退市而煙消云散,相反愈發棘手。其實,在6月29日正式退市之前,瑞幸董事會早已暗潮洶涌、內斗加劇。
明眼人都看得出,前CEO錢治亞、前COO劉劍并非瑞幸財務造假的罪魁禍首,他們被罷免只是流于形式,實際控制人陸正耀的去留才是關鍵所在。據財新報道,一位接近監管人士表示,中央已掌握陸正耀對于公司財務造假的指令性的電子郵件,他將被公訴,極有可能面臨刑事追責。
換言之,陸正耀才是瑞幸造假的始作俑者,這引發了大鉦資本黎輝、愉悅資本劉二海的不滿。他們都是陸正耀的老朋友,組成瑞幸“鐵三角”,但造假風波使三人走向決裂,黎輝、劉二海站在陸正耀的對立面,推動罷免其董事長職務。陸正耀也不甘示弱,欲將“不受控”的黎輝、劉二海和推動內部調查的獨董邵孝恒踢出董事會。
目前,瑞幸控制權格局大致分為兩派:一派為陸正耀和管理層(郭謹一、曹文寶、吳剛)共4人;另一派為兩家機構股東(黎輝、劉二海)和兩名獨董(邵孝恒、莊偉元)。圍繞罷免,大股東與外部董事針鋒相對,已進入“肉搏戰”。昨天,免除陸正耀職位的建議未獲得多數票通過,陸正耀仍將擔任瑞幸董事和董事長。
他暫時安全,但不能掉以輕心,能否過關還得看7月5日特別股東大會的結果,屆時瑞幸控制權花落誰家將正式揭曉,將直接決定瑞幸的未來。如果陸正耀成功改組董事會,將出現控股股東在董事會一家獨大的局面,并不利于健全瑞幸的內部治理,而這對有過造假污點的公司來說至關重要。
如果機構股東能夠在股東大會上扳回一城,將有利于推進瑞幸內部治理的改革,需要更加獨立的獨立董事和更為完善的委員會制度,新任董事會應代表且平衡所有股東利益訴求,而非控股股東。陸正耀的最后一搏能否奏效,坐等7月5日見真章,這還沒完,此后巨額索賠、中美兩國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也將接踵而至。
三、直播帶貨大火特火
今年上半年,直播帶貨尤為火爆,除了薇婭、李佳琦領銜的頂級主播日常開播之外,相聲演員羅永浩的殺入、縣市長為地方特產打call、梁建章等企業家下場直播,進一步帶動了直播帶貨熱潮的全面興起,成為最熱的風口之一。
事實上,直播帶貨并非新鮮事物,早在2016年,淘寶便開始涉足,但直到2018年下半年才有快速崛起的苗頭,而今年疫情帶來的一波神助攻,使其真正大火特火起來,成為電商平臺標配和發力重點,引爆全民購物狂歡,邊看邊買成為一種新時尚。不過,隨著直播帶貨愈發火爆,品牌商的內心卻五味雜陳、非常糾結。
面對直播帶貨這一新消費趨勢,它們糾結的不是參不參與,而是到底常態化參與還是偶爾參與。在我看來,直播帶貨本質上是一種限時限量限價的銷售行為,有利于短期內迅速給品牌商帶來可觀的銷量,但它們要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坑位費+傭金+全網最低價+配套宣傳,成本居高不下,真正到手的利潤少之又少,甚至是賠本賺吆喝。
沒錯,品牌商參與直播帶貨基本上是賠本賺吆喝,它們圖的不是驚人的銷量,而是把其當成一次大型品牌營銷活動,進行廣而告之。盡管品牌商已把預期目標降得很低,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不討好,不僅占不到多少便宜,反而時常被割韭菜。
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直播帶貨亂象頻發。不僅刷直播帶貨觀看數據、粉絲數據、銷售數據,一些不靠譜的MCN機構還專做商家的“殺雛生意”,即趁著一些小商家對直播帶貨一知半解,有的MCN機構養一大批號來賺取幾百元坑位費,積少成多,有的MCN機構則雇水軍、秒拍商品,接著退貨達50%,再把剩下的低價貨通過其他平臺分銷掉,照樣收取20%分成,商家到頭來賠得一塌糊涂。
前淘寶直播運營負責人趙圓圓曾吐槽道,“1元秒的車按原價算銷售額,打五折的商品按原價計算成交,PV算觀看人數,個個都在放衛星,牛逼都吹到月球了。”他直言,是人是鬼首秀都能破億,薇婭、李佳琦覺都不睡打拼4年,沒有輸給時間,反而輸給吹牛逼。
最近,央視財經也報道了直播帶貨火爆背后暴露的一些問題,比如,2萬觀看量+15個真人互動只需53元。總之,直播帶貨的水很深,存在虛假繁榮,行業發展亟需規范。一個好消息是,中國商業聯合會牽頭起草的首部“直播帶貨”標準將出臺,直播帶貨將進入監管時代,告別野蠻生長,讓裸泳者無所遁形,從此步入發展正軌。
結語
2020年上半年過去了,我一點都不懷念它。人生沒有重啟,只有負重前行,好與不好,都是一種成長經歷,使我們走向成熟,以最佳狀態迎接美好的未來。2020年下半年已至,每個人都應努力過好每一天,而我會持續關注科技圈的最新動態,記錄每件有行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大事小情。讓我們一起加油,Fighting!(作者 龔進輝)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