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何改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消費市場“大者為王”?

2020-09-15 09:06:47    來源:中新社    

疫情之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發生深刻變化

區域化、本地化成新趨勢

疫情期間,上游一個配套零部件斷供導致下游無法開工的教訓,讓不少企業意識到“金鏈銀鏈,不如產業鏈”。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已經超過效率,成為企業的主要追求。許多國家也出于維護自身經濟安全的考慮,要求已經轉移到海外的生產環節重新遷回本土。產業鏈、供應鏈因此變得更短、更有彈性,區域化、本地化趨勢日益明顯。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傅夢孜也表示,為防止產業鏈整體停擺,盡量縮短產業鏈或者使產業鏈圍繞國家周邊地區進行就近配置的現象勢必顯現出來。由此,區域合作會更加受到重視,各大國會加大對本區域的政策投入,區域合作將呈深化發展勢頭。

最近,亞洲特別是東亞區域內經濟體已在謀求加強彼此經貿合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各方多次重申,要全力推動年內簽署RCEP協定。

消費市場“大者為王”?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主任武雅斌認為,傳統貿易方式、全球網絡零售市場形成和傳統營銷渠道正在轉變,未來全球商品將通過數字化營銷平臺、網商等直達消費者。生產制造環節逐漸向消費地靠攏,特別是像中國這樣規模和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將吸引更多投資者。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也稱,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將更強。

據官方數據,在今年全球跨境投資整體萎靡之際,8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以人民幣計同比增18.7%,增速創年內新高。目前,中國吸收外資額已恢復增長,1-8月同比增速達2.6%。

但也有人提醒說,生產環節日益貼近消費市場,意味著服務中國和亞洲市場的產業鏈有望加速向中國集聚,但服務于美國市場的產業鏈很可能回流到美洲區域內,這對長期以來依賴美歐訂單的東亞企業來說將是一大挑戰。

生產要素東移

在魏建國看來,疫情過后,全球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技術和創新,以及資本和人才將向東轉移,這將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帶來機遇。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稱,長遠看,中國在全球制造業中的地位會提升,越南、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地位也會提升,美歐日地位相對下降,進入多強并存、多區域發展、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近期已有不少外企加強與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合作。9月初,西門子與廣東華興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對該公司旗下15家工廠進行數字化改造。這是西門子在日用容器玻璃行業的全球首個數字化燈塔工廠項目。亞馬遜云服務近日也宣布與神舟數碼等達成合作,助力傳統企業遷到“云”上。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全球產業鏈重構,今后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將是產業鏈與產業鏈、產業集群與產業集群之間的競爭。今后,中國產業集群應抓住要素東移的趨勢,進一步轉型升級。(記者 李曉喻)

[責任編輯:h001]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