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是時候給網絡爛梗戴上“緊箍咒”了-環球新消息

2023-05-16 15:52:26    來源:荊楚網 ?(湖北日報網)    


【資料圖】

“你這個老六”“藍色妖姬切爾西,你不愛我真可惜”、“你這個糟老頭子壞滴狠”“電搖諷刺你”......每隔一段時間,一些“網絡爛梗”就會“翻著花兒”樣地從孩子們口中脫口而出。早在今年三月,就有多家媒體呼吁不能讓惡俗的網絡“爛梗”毒害孩子。孩子們缺乏判斷力,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當稚嫩天真的童聲和低俗“網絡爛梗”的搭配,就形成強烈反差,足以顛覆不少家長的三觀。

客觀來說,隨著5G時代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文化愈發成熟,人們習慣用各種簡短精煉的“網絡流行梗”來交流情感。在這個多元文化共同發展的大環境下,孩子們玩“網絡流行梗”也并非洪水猛獸,但一些惡俗、低俗的“爛梗”頻繁入侵校園,甚至成為很多小學生的口頭禪,這些現象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與重視。

“網絡爛梗”的流行,背后原因不言而喻。一方面隨著各類短視頻對生活的深度影響,不少成年人也深陷互聯網空間,日常表達也時時可見各種網絡用語,缺乏判斷力、自制力的孩子自然也“依葫蘆畫瓢”,無法分辨什么是好梗和爛梗的他們,下意識的選擇“照單全收”,最后演變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勢;另一方面,在學校使用網絡流行語已經成為一種另類的校園文化,能熟練使用并能結合實際對網絡流行語進行“二次創新”的學生,往往成為眾人追捧的對象。相反,如果完全不加入這種校園“梗”文化,反而可能被當成另類看待。為了在群體中構建身份認同,在盲從心理和自我保護機制的驅動下,不少孩子開始習慣性的模仿和使用這些“網絡爛梗”。

“網絡爛梗”在學校大行其道,不僅會影響孩子們的語言能力表達,傳遞不良價值觀,污染孩子的精神世界,還給學校老師的正常教學帶來很大影響。不少小學生將其帶到作文、試卷當中,看得家長和老師血壓飆升。對此,有老師對這一現象做了精準總結:“孩子長期說爛梗,很容易只知梗,不知學問;只記得名場面,不記得名著名句;只記得段子,不懂斷句子;只懂得暗語,不懂得成語……”鑒于以上種種,是時候多方合力,給網絡爛梗戴上“緊箍咒”了。

首先網絡平臺要當好“守門人”,做好入口的審核和把關,通過設置黑名單,采取屏蔽、關停等處置措施,將不良信息和網絡“爛梗”鎖在門外,為孩子們營造風清氣朗的網絡空間。其次,家長要以身作則,正確引導,注重自身語言文明。同時,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和內容上進行把關。發現孩子使用各種“網絡爛梗”,要及時糾偏,做好引導和規范。正視孩子語言表達的需求,充分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將“堵”變“疏”。與此同時,學校要加強校園用語規范,同時對家長進行相關方面的指導,加強與家長間的合作。可開設特色課程,以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看待網絡語言,提高他們對復雜網絡信息的判斷力,自覺摒棄不文明用梗。

“網言網語”不等于奇言怪語、雷人雷語,更不等于粗言鄙語、污言穢語。網絡“爛梗”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精神梗阻”。拒絕“爛梗”,讓孩子“文明”說話,這是全社會的責任。網絡文明建設必須常抓不懈,為孩子們“好好說話”創造一個健康、清朗的文化空間。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向玨(湖北宜昌)

責編:詹薔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