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4.38億年!江西首次發現真盔甲魚類化石

2022-04-06 13:18:50    來源:大江網    

大家都知道魚類是最低等的脊椎動物,我們常說的“從魚到人”就是指脊椎動物由低等向高等演化的過程。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官方發布了一項最新化石發現及研究成果。該所科研團隊2019年在武寧縣一處志留紀地層中首次發現了早期真盔甲魚類的兩個新屬種化石,命名“俊卿清水魚”和“刺猬安吉魚”,距今約4.38億年,代表了迄今最古老、最原始的真盔甲魚類化石記錄。

志留紀是地球演化的關鍵時期,其間構造運動劇烈,地球環境強烈波動,形成了三套紅色的地層,被稱為“紅層”。

“這是江西首次發現真盔甲魚類,也是迄今最古老、最原始的真盔甲魚類化石記錄。”3月30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蓋志琨表示,研究團隊新發現的兩個新屬種化石,均出自江西武寧志留紀地層。其中,俊卿清水魚是真盔甲魚目曙魚科的一個新屬種。

盔甲魚,顧名思義是因為它們為了抵御外敵的侵擾,除了尾巴,身體幾乎被厚而硬的膜質骨板所包裹,這些骨甲表面遍布著粒狀或雪花狀疣突,可起到感應的作用,看上去很接近古代將士穿的甲胄,因此也就有了這樣形象的稱謂。

盔甲魚沒有分化上、下頜,不能主動捕食,而只能被動地獲取食物,吃些藻類和有機質。

據了解,真盔甲魚目是盔甲魚亞綱的一個目。研究團隊在武寧縣的地層中發現的化石被證實屬于志留紀早期(大約4.38億年前)真盔甲魚類的兩個新物種:俊卿清水魚和刺猬安吉魚。

同時,這是真盔甲魚類在贛西北地區的首次發現,也代表了迄今為止最古老、最原始的真盔甲魚類化石記錄,對于認識我國古生態與古生物地理環境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團隊披露,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贛西北地區的上紅層西坑組中先后發現了大量的志留紀盔甲魚類化石,包括中華盔甲魚、修水魚和裂吻魚等,但在該地區下紅層清水組中卻從未有過魚化石的報道。

自2003年起,研究團隊就在贛西北地區持續開展了志留紀地層的野外考察與魚化石的野外發掘工作,終于在武寧縣的地層中采獲了一批豐富的古魚類化石材料。這些魚類化石均為江西西北部志留紀下紅層中古魚的首次發現。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