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針對中小學生發布了“睡眠令”。《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了學生睡眠時間的要求,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
睡眠,不僅是廣大家長的煩心事,也是破解少年兒童成長難題的關鍵。如何才能讓孩子真正“安枕無憂”?多位專家學者表示,破解中小學生睡眠問題必須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同向而行,共同畫好“同心圓”。
睡眠保衛戰,從重視睡眠健康開始
“茍得其養,無物不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書記、兒童睡眠障礙診治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兒童睡眠學組組長江帆指出,睡眠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與兒童青少年的體格生長、神經心理發育、情緒行為發展、代謝功能都有著極其密切的關聯。
中國兒童中心2019年發布的《中國兒童發展報告》顯示,小學二、四年級學生平均每天睡眠時間為9小時25分鐘,小學六年級學生為9小時13分鐘,初中生為8小時。隨著年級的增加,兒童的平均睡眠時長越來越短。
“對正處于快速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青少年來說,睡眠剝奪、生物節律紊亂不僅會引起短期注意力不集中、學業成績下降等后果,長期來看更可能損害兒童腦功能,導致青少年抑郁、焦慮、注意力缺陷、行為沖動等情緒行為問題,增加肥胖等代謝性疾病風險,損害身心健康與學業發展。”江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江帆認為,中小學校、教師、家長、學生都需要充分提高對于睡眠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增進對不同年齡段所需睡眠時間的要求以及健康睡眠習慣的了解,設置符合中小學生生理特點的上課和作息時間。例如,早上不過早要求到校,中午合理安排午休,課后合理控制作業總量,不讓過多的學業任務擠占兒童的睡眠時間。
作為從教超過30年的教師,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華應龍坦言,很多中小學校和教師并沒有將學生睡眠管理作為“分內之事”,對此關心關注不夠。
“我國義務教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更加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必須把睡眠管理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不僅要立即行動起來,完善各項管理措施,而且要長期堅持下去,做到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華應龍說。
破解學生睡眠問題,須多方綜合施策
中國兒童中心主任苑立新認為,影響中小學生睡眠時間和質量的因素很多,既有校內的學習安排因素,也有校外的課余生活安排因素;既有中小學生認知方面的問題,也有學校重視、家長認知問題;既受中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也受學校學習和家庭生活日常安排的影響。因此,破解中小學生睡眠問題必須系統考慮,綜合施策。
他指出,保證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和質量,家長和學校是雙責任主體,需要學校和家長密切配合。學校要加強作業統籌管理,避免作業時間過長。家長不要給孩子報過多校外培訓班,增加額外壓力。教師要關注學生上課精神狀態,及時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睡眠不足的情況。
江帆在采訪中直言,一些孩子的睡眠不足,與家長不科學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不少家長對孩子學業存在焦慮,以提高學習成績為名不惜讓子女熬夜完成作業或課外練習,剝奪了他們的睡眠時間。這實際上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率。
“在保證孩子健康睡眠的方面,家長和學校要達成共識,避免給予孩子過多的課外壓力。只有家、校同心,緊密配合,才能把中小學生的睡眠問題解決好。”江帆談到。
武漢市教育局局長孟暉指出,保障孩子良好睡眠,需要多方共同畫好“同心圓”。學校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廣大教師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嚴控作業數量和難度;家長要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充足認識睡眠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社會要營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
落實“睡眠令”,教師和家長面臨更高要求
教育部在《通知》中明確,從加強科學睡眠宣傳教育、統籌安排學校作息時間、加強學生睡眠監測督導等七個環節,確保學生充足睡眠時間要求落實到位。華應龍認為,每一個環節都值得校長和教師們研究,需要提高認識、統一步調、加強指導。
“例如《通知》中要求‘個別學生經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未完成作業的,應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那么我們就要研究:第一,教師如何因材施教地布置作業;第二,學生怎樣的表現才算是盡了努力;第三,教師如何評價為了按時就寢而未完成的作業。”華應龍說。
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表示,《通知》中規定“防止學業過重擠占睡眠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要立足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優化學習方式,嚴格控制作業時間,統籌各學科作業量,加強對自習課、課后服務的研究,實現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
當前,電子產品使用低齡化現象日漸突出,一些孩子形成了不良的電子產品使用習慣。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的學生睡前長時間刷手機,導致神經興奮、延遲睡意,嚴重影響了睡眠。
在劉希婭看來,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家長也要做到不熬夜、睡覺前不玩電子產品等,為孩子做好榜樣示范,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從小明晰使用界限和要求。”
她強調,家長要做好睡眠管理的協同者,不僅要科學認識到自己孩子的個體發展情況,避免給孩子增加過重的課外負擔,還應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帶領孩子進行勞動、鍛煉、閱讀等課外活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記者孫競)
熱門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