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平臺服務生鮮企業 無接觸配送提高農產品流通

2020-05-14 09:15:52    來源:農民日報    

有了蔬東坡平臺的助力,不少湖南本地生鮮電商對食材分揀、配送的效率大大提高。

一場疫情,讓生鮮供應企業經歷了絕地求生的轉型之變。

在76天封城的日子里,無接觸配送讓宅在家里的900萬武漢人解決了吃的難題,也讓無數生鮮企業迎來了新的春天:湖南最大的生鮮電商平臺“興盛優選”1個月的營業額就突破20億元;深耕長沙餐飲食材配送市場的“麥菜邦”,銷量增加了10倍;步步高超市新上線的“小步到家”,僅1小時就突破1000單……戰疫情、不漲價,保供應、促穩定,在這場不見硝煙的生鮮供應大戰中,生鮮供應企業沖在了最前端。

生鮮企業服務于百姓,誰來服務于數以萬計的生鮮企業?

擁有6年生鮮供應鏈軟件技術服務經驗的“蔬東坡”蹲守在幕后,見證了一切:在疫情期間,這家企業集合5000家生鮮供應鏈企業資源,成立食材集采集供聯盟。

“疫情期間,我們雙鏈齊動,為了讓市民吃得及時,我們為生鮮企業推出全鏈條供應;為了讓市民吃得放心,我們實施全鏈條溯源。”蔬東坡公司CEO羅明說。

打通產業鏈前端、中端、后端 構建生鮮供應全服務體系

民以食為天。受到疫情的深度影響,企業停工、餐館歇業、居民宅家,疫情讓下游消費端遇冷,上游供應端遇阻。一邊是消費端平價菜、新鮮菜“一菜難求”;另一邊是生產端請工難、農產品滯銷。到底問題出在哪?在長沙本土生鮮企業麥菜邦CEO周鋼看來,核心問題在于關鍵環節——流通環節“腸梗阻”,即農產品流通環節不暢。

羅明分析,以往生鮮食品流通環節太多,從供應端源頭菜地收割、工廠加工、海關進出口三個端口出發,一般要經過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再運送到城市內部批發市場(如超市、農貿市場),然后再銷售到消費者手中。雖然直銷、直送的新業態在城市涌現,但這樣的多環節流通業態在往年還是占據了70%的市場。作為服務于生鮮企業的“蔬東坡”以前也側重在后端采購分揀環節,通過專業軟件提高分揀速度等措施來幫助批發市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但這一切因突如其來的疫情,迅速改變了整個行業的原有生態。當消費端集中需求量大“熱”的同時,卻遭遇到“封路、封城、封區”等客觀難題,讓物流端“卡”了,配送營運端“冷”了,造成了有市無貨和有貨無市的尷尬局面。

“疫情就是命令,這話不僅對醫護人員適用,對我們生鮮行業來說也是如此。不進則退,不變則亡,闖過了就是一條生路。”周鋼回想起戰疫時的緊張時刻至今還感慨萬千。

然而,在疫期暴發的高危期,生鮮體量、需求增量、客觀變量都對生鮮企業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依靠傳統多環節流通的傳統模式根本滿足不了新趨勢的要求,使得“從源頭供應端直接配送給消費端”的新業態直接站到了前臺。

疫情期間本來人手就緊張,有限的人力也只能放在社區配送環節,因而在流通環節,讓“數據多跑腿”成為主導選擇。近年來在服務社區生鮮、生鮮門店、B2B生鮮配送的蔬東坡,提出了“無接觸配送+送菜到家”社區電商營運模式,并趁機為生鮮企業推出專業、優質的生鮮供應鏈以及社區團購系統解決方案。

“無接觸配送”的關鍵是打通三端:生鮮消費端、流通端與供應端。在消費端、流通端,為緩解消費者采購難題,蔬東坡聯合長沙麥菜邦、武漢中團優選、黃石聯海優選等生鮮企業發起“集采聯盟”,為消費者打通采買信息。食材集采聯盟依托蔬東坡大數據平臺,開放全國5000家生鮮供應鏈企業資源,上游對接農批及產地,免費提供產地及銷地信息、數據與資源對接服務,有效縮短了農產品流通層級,讓農產品流通更加高效。

在供應端,由于面向家庭消費群體的社區電商業務呈井噴之勢,生鮮電商平臺不斷涌現。為快速幫助生鮮企業實現業務線上化,蔬東坡產研團隊不斷優化產品,產品全面實現SaaS(軟件即服務)化,僅2月份就服務了近千家類似于麥菜邦的生鮮企業,實現業務線上化運營。

通過這些信息化手段,生鮮企業無須耗費時間精力自研電商系統,不需招聘培養IT技術員,可以將精力集中在營運與配送上。疫情高峰期,起步于黃石的電商平臺聯海優選訂單量激增,首批就要服務49個小區居民,日均訂單量達2000單,日配送量超過20噸,在配送與運營上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接到聯海優選負責人的求助電話后,蔬東坡工程師第一時間組建支持服務團隊,通過“云商品庫”即刻解決了商城上貨慢的問題,并優化物流配送模式,率先提出多城區“錯峰購買”的消費模式,確保在每個小區居民日常供應的同時,極大程度上減少重復配送和送貨不到家的現象,讓居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新鮮的食品。

打造數字化全程溯源鏈 讓政府、企業、消費者都安心

疫情中,生鮮零售行業普遍出現了爆發式的業務增長。永輝商超今年1月銷售額超過120億元,以永輝“生活·到家”福州地區為例,從大年除夕到正月初六,銷售額劇增600%;去年蔬東坡幫助系統升級的南方優品,在今年3月流水量就達到2500萬元。即使在“封城”結束,城市秩序逐漸恢復正常之后,不少市民已經養成了網購消費習慣,零售業的變局悄然出現了。

有專家呼吁,要對電商網購農產品質量安全實行全程監管,建議農產品銷售平臺引進全流程溯源,讓人們在吃得新鮮的同時還能吃得健康。

“在網絡購物風生水起的今天,對于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來說,沒有全鏈條溯源,全流程監管就大打折扣。”羅明認為,創新農產品溯源管理體系,“腦、手、腳”聯動并用,企業牽頭、政府支持、技術支撐三者缺一不可:除了政府部門溯源管理系統這顆“大腦”發揮作用之外,還要借助互聯網軟件企業的“雙臂”,將監管延伸到行政部門難以觸及的領域,讓各種新型檢測工具“多跑腿”。

然而,對于生鮮企業來說,存在一個“兩頭在外”的問題。首先,采購端源頭把控在基地和農批市場手中,無法直接控制;其次,物流交付受下游消費者以及餐館、食堂的支配,無法自由抉擇。因而,沒有一套完善的農產品溯源管理系統,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生鮮企業不僅難以自證清白,而且無法倒查責任,讓消費者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生鮮企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也應由蔬東坡親‘手’把控。”曾任海歸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專家容柏清說。為了打造這雙“長臂手”,蔬東坡團隊綜合運用了先進物聯網、一物一碼、區塊鏈技術,將食品源頭產地、供應商、農產品檢測和認證機構、加工企業、倉儲物流等各個環節的流通數據,一股腦加到產業鏈上,使每一個關鍵節點都形成一個信息共享鏈條,每一份農產品都有了獨一無二的溯源檔案,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消費者通過二維碼即可查看農產品溯源信息;生鮮企業通過蔬東坡研發的智能化食材快檢設備,3分鐘內快速檢測,數據一鍵打印,實現了對農業生產、流通等環節信息的溯源管理;這些“數據留痕”的同時也為政府部門提供了監督、管理和決策的依據。

今年3月,蔬東坡農產品溯源系統與江蘇蘇州市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管平臺正式接通,以前需要企業跑多個檢測部門才能解決的事情,現在線上即可同步完成。政府部門還可以根據數據再對上游的生產環節進行管控調整。

[責任編輯:h001]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