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鄂武商”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為中國經濟界具有標志意義的大事。“鄂武商”是湖北第一股,也是深圳證券交易所首家異地上市公司,滬深交易所第二家上市的商業企業、異地商業第一股。
此后近30年,湖北深耕資本市場,為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勁的“資金血液”,為企業注入現代管理制度。
截至今年6月15日,湖北已有境內上市公司118家。
在全國首批啟動“股改”
上世紀80年代,股票對國人而言還是非常陌生的事物。
彼時,在黨中央領導下,新中國的股份制改革和資本市場試點起步。各地企業“摸著石頭過河”,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企業制度變革,股票開始走入百姓日常經濟生活。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共識,并闡明了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股份制由此步入試點階段。乘著改革的東風,北京、廣州、上海等地紛紛開展股份制試點。
勇于探索、敢為人先的湖北,在全國首批啟動企業股份制改革。“股票”的種子,在荊楚大地上悄然萌發。
1986年10月,武漢市政府確立武漢商場、武漢糧貿中心等11家企業首批推行股份制改革,定向發行內部職工股。
12月, 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干規定》,指出各地可以選擇少數有條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進行股份制試點。
當月,“武漢商場股份有限公司(集團)”正式成立,為湖北省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全國第一批實施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國有商業企業。武商首期發行內部股票中,除了職工股外,還有金融機構、工業企業以及國內大型百貨零售企業參股認購。
武商與股票結緣,改變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北國有大型商業企業全部為單一國有資本的狀況,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
深交所異地公司第一股
沒想到,股份制試點剛剛啟動不久,就碰上了當時的“姓資姓社”大爭論,改革遭遇巨大阻力和爭議。
當時,有反對者認為,股票就是走私有化道路。
“不久前輿論還稱贊我們敢吃‘第一個螃蟹’,沒想到,這只‘螃蟹’還沒來得及吃下去,就卡在喉嚨里。”武商時任總經理毛冬生回憶,首批試點企業處在了風口浪尖。
“你們繼續搞!”關鍵時刻,當時的武漢市委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堅持把武商作為試驗田試下去。
“股市要允許大膽地試!”1992年春天,鄧小平同志發表的南方談話,破除了股份制改革和資本市場發展的思想障礙。
乘著春風,武商開始籌劃股票到深圳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上市。當時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只有23只上市股票,而且全部是深圳本地公司,外地公司來上市,湖北人搶在了第一個。
1992年11月20日上午,隨著開市祥鑼的敲響,定名“鄂武商”的股票正式上市掛牌交易,其上市有著標志性意義:“鄂武商”不僅是湖北第一股,還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異地公司上市第一股。在全國商業領域,武商是滬深交易所異地上市商業第一股,是繼上海豫園商城之后的全國第二家商業上市公司。
上市融資,轉換機制,為武商帶來強勁的發展動力。武漢廣場購物中心于上市后第一年開始建設,1996年建成,其后連續20余年蟬聯“中國單體百貨經濟效益第一”。
武商的上市,也給了湖北同行莫大的鼓舞。隨后,中百、中商、漢商、六渡橋百貨等武漢市商業企業相繼上市。一個城市,有5只商業股在滬深交易所交易,這在全國都是不多見的。
彼時,湖北企業競相掛牌上市,在資本市場上風生水起。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證券市場初立,股票發行實行“總量控制”“額度管理”。湖北證監局有關人士介紹,在1999年以前股票發行實行額度制的情況下,湖北企業采取“小規模、多家數”的方式,實現了較多公司上市。其中,僅1996、1997這兩年,湖北就新增23家上市公司。
到1998年底,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9家,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全國第五位。
重振速度大幅領跑全省
2019年6月,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板”,中國資本市場揭開新的篇章。
隨著科創板設立、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湖北搶抓機遇,做大上市公司規模,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截至今年6月15日,湖北已有6家企業登陸科創板,4家企業登陸注冊制改革后的創業板。
目前,湖北共有A股上市公司118家,位居中部省份前列。
上市公司是一個地區優秀企業的代表,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積極擔當社會責任的企業公民。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突如其來。面對挑戰,湖北上市公司一方面積極克服疫情對正常生產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一方面主動作為,助力湖北疫情防控和經濟重振,成為抗疫中堅力量。
高德紅外、華中數控馬不停蹄趕制紅外測溫設備,奧美醫療不斷提升產能供應各類口罩,九州通承擔了武漢市醫療物資采購、質量保證及物流運輸儲備等任務,中百集團、武商集團全力保障民生物資供應,和遠氣體為全省醫療機構供應氧氣。
在經濟重振中,湖北上市公司也勇當“火車頭”。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統計發現,湖北上市公司恢復重振速度大幅領跑全省GDP增速,今年一季度,湖北上市公司總收入占到了全省GDP的20%以上,總利潤規模較2019年同期增長三成。
今年初,我省先后發布《關于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快推進企業上市若干措施》,采取系列舉措加強上市后備企業梯次培育,推動企業更多更快上市,規范上市公司治理及運作,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整體質量,使上市公司成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強支撐。
面對創新發展的歷史潮流,湖北上市公司與時俱進,勇當時代弄潮兒。
在湖北上市公司群體中,信息技術、生物科技、新材料等科技型上市公司占比達半數,成為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5月27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長江資本大會暨第十二屆中國·武漢金融博覽會上表示,證監會將支持湖北充分依托科教、產業優勢,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動科技、資本和產業的良性互動,為湖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熱門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