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廣期所)的成立已經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日前,證監會網站發布通知稱,已成立廣期所籌備組,開始籌建工作。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廣東省地理區域吸引國際投資者較為便利,在探索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統一綠色金融,逐步向國際市場接軌中,廣期所將承擔著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設立廣期所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委《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的又一重要金融工作舉措。
廣期所的定位是一家創新型期貨交易所,首個交易品種或將以碳排放權為主,碳市場是碳定價的工具之一。分析人士指出,碳排放權能夠成為國際商品是基于一種履約機制,即具有減排義務的發達國家的企業,出資購買發展中國家的相關減排項目,充抵減排額度。而在國內市場,減排困難的企業可以通過向減排容易的企業購買碳排放權完成減排任務,后者也可以因此獲得收益。
另據知情人士介紹,目前對于廣期所的管理層人選已有初步敲定,將從現有的幾家期貨交易所高管中選定,其中,理事長和總經理人選或從其他兩家期交所選出。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廣期所未來推出的期貨品種有可能傾向于化工類品種。此外,金融類期貨品種也可能是著力發展的方向,在選定的管理層人員中,也具備金融期貨的管理經驗”。
記者了解到,廣期所的設立并不是推出中國期貨市場第五家交易所簡單意義,更多的是配合國家戰略發展。2019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提出,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當時廣期所僅僅停留在提出階段。今年5月份,四部委提出:“要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以及開展碳排放、外匯試點。”
9月2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簡稱《方案》),并在《方案》中表示,目前廣州正在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做好交易所落地及交易品種研究儲備。9月16日,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明確,結合實際,提出66條具體措施,細化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其中,對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落地,對積極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在穗落戶政策兌現落實,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做好交易所落地及交易品種研究儲備。
日前,證監會正式宣布,已在廣州成立籌備組,標志著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創建工作進入實質階段。
北京某期貨公司高管向記者表示,廣期所的設立與目前四家期交所的發展存在一定差異性。這位期貨公司高管同時表示,目前來看,廣期所的發展方向可能在環境類和金融類期貨品種,其中,外匯期貨更值得期待。“國內期貨市場缺乏更多的金融期貨,推出外匯期貨比較迫切,而外匯期貨在廣期所推出,對引入境外投資者和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都具有促進作用”。(本報記者 王寧)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