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開年,中國電影市場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暫時停擺。春節檔缺席,大盤票房數字停跑在除夕之前,電影市場空窗期延續到三月,在各行業陸續復工之時,電影行業依然需要無盡的停工等待。有業內人士估計,因這場疫情帶來的電影票房損失可能超過200億元。
近期,貓眼研究院對疫情對觀影消費情緒的影響發起持續性調查,期望反映電影觀眾在疫情期間觀影狀況,以及對未來疫情結束后進影院觀影的意愿,幫助行業更高效地做好復工準備。
調研結果顯示,疫情期間,觀眾觀影轉移到線上,觀影需求并未降低。自1月21日至2月20日一個月時間內,觀眾人均觀影數量7部,平均每人每4天左右觀看一部電影,觀看10部以上電影的重度電影愛好者在男性觀眾和低線城市占比較高。其中,更多觀眾在疫情期間選擇喜劇類型影片,科幻、劇情、動作類型次之。
觀眾片單中,除線上上映的《囧媽》外,與疫情相關的災難類型影片《流感》《傳染病》關注度升高;奧斯卡獲獎影片《寄生蟲》《1917》《小丑》等關注度也有所升高;此外,部分觀眾也會選擇重溫《肖申克的救贖》等經典影片,以及2019下半年新上映影片。
調研結果還顯示,五成觀眾經歷疫情后觀影意愿增強,社交需求待釋放。近七成觀眾選擇在疫情結束之后“聚餐吃飯”和“去電影院看電影”;并且半數以上觀眾在經歷疫情后影院觀影的意愿增強,27%的觀眾表示“特別想去看電影”。三成觀眾表示“只要影院營業,就會去電影院觀影”,觀影意愿迫切;六成以上觀眾則等待官方宣布疫情接受。
而與疫情期間觀眾線上觀影類型相似,喜劇類型仍然是觀眾疫情后影院觀影的首選,在口碑相同的情況下,26%的觀眾選擇喜劇類型,其次是科幻、動作和懸疑。
社交需求仍然是疫情后觀影的首要需求,近三成觀眾選擇在疫情結束后與“朋友/同事/同學”一起觀影,超過了與“戀人”、“愛人/配偶”一起去影院觀影的比例。
在觀影意愿增強的同時,部分觀眾也對影院衛生環境抱有顧慮。調研結果中,有略高于一成的觀眾表示疫情后觀影意愿降低,其主要原因是“擔心電影院的衛生安全狀況”。不少調研觀眾也對影院提出“做好消毒工作”、“加強衛生管理”、“保持空氣流通”、“控制上座率”等建議。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